|
没想到A锅会给了这么重要的历史角色给我,压力有点大,这两天又大概的补了一遍老版的三国演义,挺有感触的。
题外话,想到预热的片花,记得剧情当初有奔着言情喜剧结局的路线去的,我个人是十分反对的。我个人喜欢现在的结局,远甚于可能出现的魔改。并不是我天生就是FFF团,见不得他人成双成对。而是唯有如此,才能体现的历史的本身厚重庄重,而这份厚重与庄重,本就是带着一种宿命的悲剧感的,这也是我不喜欢穿越改变历史小说的原因之一。架空的人物也就算了,谁让这是披着历史人物的皮,在三国背景下的剧情呢。
记得有人说过,如果三国演义是现代作者写的网络小说,他一定会被读者寄刀片。网络小说的作者需要顾忌读者的感受,而历史不需要。尽管罗贯中已经把正经的三国志历史改的面目全非了,但他并没有去改变历史的走向,而历史的走向,便让三国演义,越看越显得悲凉。
光环满满的两位神将关羽张飞,前期温酒斩华雄,长坂坡一人退万军何等威风,一个兵败走麦城被擒斩首,另一个甚至是在睡梦中被取的首级。
白手起家,主角光环开满的刘皇叔,坐拥卧龙凤雏神级军师,麾下五虎上将,个个都是超一流的水准,却依旧逃不过夷陵之败,托孤白帝,最终也未能为自己的义弟报仇雪恨。
演义里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丞相,也依旧没能凭着一己之力北伐成功,最终仍是秋风五丈原,引得无数唏嘘。
哪怕是最四平八稳,波澜不惊的赵子龙,到了后期,也依旧是一个有心杀贼,却无力挽回败局的白发老将军而已。
还有如曹操,孙权...纵观整部三国,最终唱主角的曹孙刘三家谁也没能取得天下,反而是一个半道冒出来的司马弄出了个三分归晋,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悲剧。
而如果觉得三分归晋对于司马家是个喜剧的话,不妨顺着历史看看后面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,五胡十六国...历史从来如此,并非我喜欢悲剧,而是悲剧本身就是历史规律的某种体现,这是一份很有魔力的归属感。
有感而发,扯远了,说回到赵云。其实我对赵云一直不算太感冒,因为觉得三国演义有神化他之嫌,又有很多不分是非的粉丝...不过仔细看了看史料之后,又有不同的认识。所以说,不要因为粉丝给偶像定性,这样太片面。
A锅给的设定是17-19岁,个性是完美的冷静,但因为涉世未深,也会有稚嫩之处。
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,都很难会说到少年的赵云,当初找头像的时候就花了我好大的功夫,人设就更是如此了。
根据我个人的揣摩,赵云是一种冷静与热血结合的性格。所谓的冷静,是指战场上临机决断的表现。而他从来也没缺少那种好战的热血。三国演义里北伐的时候,那时候他已经是老将军了,也依旧以极其强烈的态度向诸葛丞相请为先锋,便足以证明他从来都是一名有战必应的战将,而不应当理解成过于高冷。
而说来很有意思,历史上记录的几件事,似乎又体现了赵云的立场。一个是他年轻时投奔公孙而非更热门的袁绍。理由是公孙能安民有仁义。另一个是刘皇叔入蜀以后,想把田地分封给功臣,他劝诫此事,理由同样是应以安民为先。可以看得出来,赵云是心怀安民仁义之心上阵破敌的,这确实是一个为人处世到事迹都没什么黑点的人物。
所以结合导演给的立场,我想演绎的少年赵云应当是这样的:
个性以年少英气为主,不乏好胜求战之心,但为人处事极有分寸,不会意气用事。个人立场方面,心怀苍生而对黄巾军所造成的民生涂炭有所不满。对汉室抱支持态度,希望于黄巾军平定后,朝廷出圣君,以无为而治与民休息。(关于对于汉室这一点,史料里似乎并没有提及赵云对汉室的倾向,因此我本来一开始就打算采取务实的态度,即求乱世中的明主而非寄希望朝廷出明君,但是觉得演绎出立场的改变来会更好。)
我希望自己能演出的内容
在与黄巾军交战的过程中,无论是剧情,还是和演员对戏,能够开始理解黄巾军本身的立场,从而对这个乱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,从而对汉室的态度开始更加的务实,开始萌生求一爱民仁义的明主以效力的想法。与此同时,在实战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,而从少年英侠往后来的完美将军转变。言情?十七八岁的年龄,我认为在场的都是我姐姐,按照历史也应该至少二十五年之后才成亲吧。不排除有心仪的妹子的可能,但是应该不会就这么成了吧,十七八就定终生也太快了。
本来打算写写感想的,没想到一下写了这么多,都可以当戏后感言了...没办法,个人对历史背景的戏很感兴趣,可惜剧场以此为题的不多。不知道这次A锅的戏能不能开个头继续下去?三国中有许多历史片段,演出来应该都挺有意思的,期待一下。
|
|